摘要:说起蒙太奇,不得不说一下早期的 电影 ,最早的电影是有完全不切不剪的镜头组成,例如1895年拍摄的电影《火车进站》,全部情节就是拍摄火车完整进站的镜头,所以,早期的电影并不被人
说起蒙太奇,不得不说一下早期的电影,最早的电影是有完全不切不剪的镜头组成,例如1895年拍摄的电影《火车进站》,全部情节就是拍摄火车完整进站的镜头,所以,早期的电影并不被人们看好,直到出现剪辑和蒙太奇,才真正改变了电影的状况,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电影。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相对于长镜头电影表达方法。即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即剪辑)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了时空上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和叙事方式。所谓的蒙太奇理论最初是由谢尔盖·爱森斯坦为首的俄国导演所提出,主张以一连串分割镜头的重组方式,来创造新的意义,例如艾森斯坦在《波坦金战舰》里,将一头石狮子与群众暴动重复交叉剪辑在一起,制造出无产阶级起义的暗示性意义。此外,除了以上所说的影像蒙太奇之外,还有“音响蒙太奇”。
接下来,说说蒙太奇的类别吧,主要分为两类:
1.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
2.表现蒙太奇 “表现”,如它的字面意思,其目的是为了产生一种视觉表达效果,通过相连镜头间相互对照以激发观众的联想,形象地揭示事物间的关系。
其中,叙事蒙太奇又可分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连续蒙太奇、颠倒蒙太奇。
平行/交叉蒙太奇
简单说来,就是同时同地或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以上的线索并列出现,分头表述在一个完整的叙述结构中
连续蒙太奇
连续蒙太奇是以一个连贯动作的持续出现或一条有逻辑因果关系的叙事线索为主要依据的镜头组接,也是电影里特别多用到的一种。
比如《喜剧之王》中的经典桥段,采用前进式推进镜头,它依据人们观察与了解事物的方式,由远及近,由全部到局部。
颠倒蒙太奇
颠倒式蒙太奇是一种打乱时间顺序的结构方式,先展现故事或事件的现在状态,然后再回去介绍故事的始末。基本很多悬疑片都喜欢用这种手法。
二,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可分为:积累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重复蒙太奇;
积累蒙太奇
积累蒙太奇指将一系列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镜头连接在一起,通过视觉的积累效果,造成强调作用,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个意思,通过同类的镜头去营造一种氛围。
隐喻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是指通过镜头组接,将不同形象并列,以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的作用。
对比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把性质、内容或形式上截然相反的镜头并列组接在一起,利用它们之间的冲突因素造成强烈的对比, 以强化表达情感。如《肖申克的救赎》开头那段,男主角在喝闷酒,他老婆和情人在亲热,既是平行蒙太奇,又是对比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是把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场面或类似的内容在关键的时候反复出现,构成强调,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特殊效果。
那么这『蒙太奇』是怎么来的呢?
起初,电影就是打开摄影机一直拍,最早胶片复制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甚至都是拍一部卖一部——每当有人看到《火车进站》之后,向卢米埃尔兄弟求购一部《火车进站》或《工厂大门》时,哥俩就会扛起摄影机装上胶片出去再拍一部。当然,不管是卢米埃尔兄弟的公开放映,还是爱迪生的单人观看,这时的电影看上去似乎只是个小玩意儿,很多电影也都仅仅是拍摄下一段演员表演,而且还一定要从头到脚拍全身,跟戏剧小品没啥区别。爱迪生自己也没太上心,可雇来为他拍短片的助手埃德温·波特(Edwin Staton Porter)倒是上了心。电工出身的波特先生开始研究电影,进行电影剪辑的实验。众所周知,他在《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3 )这支6分钟短片中最早实验了如溶化、特写等等现代仍在使用的电影技巧。最重要的是在这部片子中他第一次将不同空间的两段画面拼接在一起完成叙事,前一个救火车的镜头后一个就是一个妇女在着火房间(布景)内的镜头,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打破戏剧的框架,真正用电影来叙事。同年,波特又趁热打铁,制作出《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更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电影叙事技巧。
所以,不是电影成就了蒙太奇,也不是蒙太奇成就了,而是两者之间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