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需要的不是一节一节的课,可能是一两位真心可以给他一些建议和方向的人生导师,而不单是学术的老师。
1、国外拥有相对过剩的教育资源
美国大约有3000多所大学,但因为人数少,因而人均的教育资源较丰富。此处所讲的教育资源并非单指实验室、教室等这些硬件设施,更有“教授对学生有更高的关注度”这些软件条件。
从十几年来被大人们管着逼着去读书的状态,急速进入到一个没人管理的真空状态,孩子们很多时候,他需要的不是一节一节的课,可能是一两位真心可以给他一些建议和方向的人生导师,而不单是学术的老师。
从这一点出发,国外的老师对学生个人的关注可能更多一些,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适应环境。
2、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
1)培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
同情心和同理心很相近,却仍有不同。同情心,是一种怜悯,是有点居高临下的。而同理心更显平等,它强调的是“换位思考”。
好比在高速上开车,你看见一位年过半百的环卫工人在捡垃圾,那时候你能够想象天有多热,路上有多危险,说不定哪辆车就会撞到他。这种设身处地的想法会让你思考在公路上丢垃圾是错误的,进而影响到你的行为。
2)锻炼『跨文化沟通能力』
我们的下一代一定是生活在一个国界越来越模糊的地球村里,他们不但要学会跟国人去沟通,也要去学会跟其他国家的人沟通。
WHEN:何时留学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很多家长认为中国的教育太伤害孩子了,孩子需要更早地去适应西方的大学和文化。
这样的想法倒不是错的,但都太片面了,家长只专注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去忽略了所付出的代价。
1、丢掉中国的文化去追逐西方,无异于『狗熊掰棒子』
有些小留学生的英语很流利,可以很自如地生活在美国。但另一方面他们中文很差,即使会讲中文,也仅限于去唐人街点个中国菜。他们无法再用中文去思考,去阅读,去表达他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这种代价实在是得不偿失。
2、父母的缺席会影响孩子的心智
真正教育好一个孩子的一定是他的父母。过早地把孩子送出国外,父母损失的不光是亲手送出给孩子“出国留学”这份珍贵礼物的机会,同时也剥夺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最急需的安全感——无论怎样,我的妈妈会爱我那种最简单的心理诉求。